对抗“拖延”大作战

一块璞玉,不经雕琢难成大器;一棵小苗,不经修剪难以参天。教育的过程常常是一个修整的过程,它往往伴随着一些痛苦,却能够带来终身的益处。

身为人母,我常常在宠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纠结。不过,经过这几年与孩子的共同成长,我还是收获了一点点心得。张弛有度之余,坚持既定的原则是必要的。

儿子今年十二岁,很多时候,他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,但是从小就有做事拖沓的坏习惯。比如他没有时间观念,约好一起出门,到了约定时间,他却还没收拾东西,换好衣服;再比如写作业,有时都已过去半小时,作业本上只有可怜巴巴的几个字。如果你问他这些时间做了什么,那答案肯定是:找书、找本子、找文具盒、削铅笔……开始,我对孩子的做法总是直接批评,他并没有表现得不服气或者不接受,但是同时也没能改正,这让我感觉到非常无奈。看来只靠言语上的说教是不起什么作用的,于是我决定“让事件来发声”。

有次星期天,当天有儿子期盼已久的踏青活动。提前好几天他就和亲戚家的小朋友们约好要去看花、游湖、放风筝。出发的头一天晚上,他反复告诉我,明天早上八点叔叔会来接他,让我一定叫他起床。但是,毫不例外的是,第二天早上他这个懒散的坏习惯又发作了。我喊了他两次,他都懒懒地要求,再睡五分钟。于是,等到快8点时,我就打电话告诉其他小朋友先出发,下午再和她们会合。

等儿子睡足了起来以后,时间已经毫不留情地来到了八点半。他先是非常生气地指责我没有叫醒他,我自然反驳说已经喊了他两次了。他有些理亏地闭上了嘴巴,委屈的泪水开始在眼睛里打转。我看着他的样子,很是心疼,不过为了改掉他的坏习惯,还是坚持着没有立刻去哄他。

等到他平静下来以后,我说: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时间观念,假如你不能抓紧时间做好或者完成应该做的事,那就会跟不上大家的步伐。就比如说今天你没有起来,首先耽误了自己的计划,而假如其他的小朋友都等着你,你浪费的就是大家的时间。”他听了以后,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
从那以后,儿子赖床和爱拖延的毛病改掉了许多。我想,对待孩子的成长,我们家长一定要既有耐心,又要有“狠心”。我们也应该相信孩子,他们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。

(推荐老师  吴叶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