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就是读书

三毛曾说:“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,许多时候,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,不复记忆,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。在气质里,在谈吐上,在胸襟的无涯,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。”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读书,读书还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、增长我们的见识。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读书中汲取力量。

印象中,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《西游记》。第一次拿到章回体小说,不明白书中故事的连贯性,一章接着一章的精彩情节吸引着我,也引起了我读书的兴趣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读更多的书籍。不可思议的是语文成绩也一直遥遥领先,由于有成绩的优势,老师对我的看书行为也是半约束半自由的态度,很感谢当时的老师,没有用绝对的纪律去扼杀我读书的兴趣。

我是读书的受益者,常常给班里孩子们讲自身经历的读书故事,告诉他们要想语文成绩好,除了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和做题时的答题技巧,还要读书。这学期我们共读民间故事,当孩子们听到要讲故事时,欢呼声“震天动地”,课堂氛围达到前所未有的激昂。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,我还开展了“故事接龙”、“读书手抄报”、“读书书签制作”活动。

课堂上我教会孩子们读书方法,精读、细读、跳读、浏览……拿到书后看目录,挑选自己喜欢的读。课下推荐孩子们读趣味性、故事性比较强的书,《宝葫芦的秘密》《曹文轩小说集》《世界著名童话》《呼兰河传》《闪闪的红星》等。《装在口袋里的爸爸》《淘气包马小跳》《男生贾里》系列,我也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择。除了这些,还有自然科学类《昆虫漫画》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等,让同学们开阔阅读视野。孩子们喜欢的书,自然有较高的主动阅读兴趣,读书量上去了,理解能力自然提高,知识量自然增加。

读书时不要求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,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较好的伙伴一起读书,给他们充分自由惬意的读书时光。

班里有一名叫小林的男孩,三年级以前语文成绩跟不上,作业不写,上课不听。四年级后,语文成绩突飞猛进,观察了许久,他上课在认真听讲,下课在看书,偶尔写生字词,让其他同学帮他听写生字词,考试前做题,与我学语文、教语文的理念很是相符。成绩刚下来时,几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额外突击让他做习题时,阅读理解作文几乎不失分,我心里暗自惊喜的同时,也一直在研究,想着读书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,怎么样能把个例推向全班,这是我一直在努力进行的。

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,能够从中学到知识,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,所以语文就是读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