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教育故事之一百七十三:一节特殊的语文课

明天要学《树之歌》了,课件上一张张图片里的树木,郁郁葱葱,千姿百态,有的还被添加了特效,显得特别美丽。可这些只是摄影师眼中的树,不是真实的,孩子们仅仅知道这些够吗?我左思右想,干脆利用大课间,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来一场寻找树木之旅。

孩子们认真地准备了本子和笔,叽叽喳喳,兴奋地像一群小喜鹊儿。校园里的树都有名牌,上面有相关的知识介绍,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各种问题。我们找到了雪松,找到了柏树,找到了桂花树,有些遗憾的是桂花凋谢了,没有体会到香飘十里的享受。我们找到了杨树和法桐,亲身体会了什么叫做“梧桐树叶像手掌”;我们找到了柳树,感受了“弱柳扶风”的意境;我们还找到了苹果树、玉兰树、石榴树、海棠树、杨树……

孩子们一边走一边讨论,不时停下来仔细地记着,有的蹲在地上,有的趴在树旁边的长椅上,有的干脆趴在树干上。他们的表情是那么认真,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,这是发自内心在学习的样子,这一刻作为老师的我觉得好幸福。

“老师,梧桐树叶真的好像大手掌啊!”“老师,玉兰树上那些红色的小果果是种子吗?”“老师,我看到的银杏叶子,为什么不像电视上那样是金黄色的?”“老师,杨树好高啊!比我们的房子还高!”“老师,那棵银杏树结果了,可这两棵为什么没有结果?”……忽然有人大声喊:“老师,这儿有好多蚜虫!”我走近一看,原来是臭虫,图片上蚜虫都是放大了的,孩子们一时分辨不出真正的蚜虫长什么样了。

尽管我们看到的很多树都不是它们最美的时候,但孩子们在心中记下了一个个名字,再对照课本,我想他们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。或许下次从这里经过,他们还会再看上一眼,这就种下了观察的种子。知识本就源于生活,如果脱离生活高高在上,只会让孩子们觉得遥不可及。作为老师,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启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,这样学起来才更有趣、更实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