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中的年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这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《元日》,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。

小时候的我从喝过腊八粥后,就开始天天掰着手指头,盼着过年。想着过年就可以穿新衣服和妈妈亲手做的新鞋了,心里乐滋滋的。

腊八祭灶,新年来到。腊月二十三的芝麻糖又甜又酥,吃一口满嘴的芝麻,香香的,也不粘牙,吃完这根,想着那根,再眼巴巴地望着放在灶台上还未拆封的芝麻糖。老家的习俗在吃晚饭的时候,把全家人的饭全盛好后,往往还会多盛一两碗,寓意来年家里增添人口。这个时候,小孩子绝不敢乱说话,会被长辈吵的。这一天的鞭炮会挂在晾衣绳上,随着家家户户的鞭炮噼里啪啦响起,我们盼望新年快点儿到来。

除夕夜是我最向往的,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,弯弯的饺子包进一角或五角的硬币后,就有了神秘的色彩,谁吃了带硬币的饺子谁幸运。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吃着香香的饺子,“咯吱”一声,“我吃到了!我吃到了!”吃到福气十足的饺子,我欢呼雀跃,那一刻好幸福呀!长大后,才知道饺子被妈妈暗暗做了记号,故意盛到我碗里的。

烟花是除夕之夜最亮丽的风景。美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,菊花、牡丹、百合花……大红的、浅蓝的、粉色的……时而怒放,时而合拢,烟花照亮了天空,照亮了父老乡亲的心,也照出了孩子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。那时的烟花就这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。

大年初一是我起床最早的一天。天刚蒙蒙亮,我就穿上新衣和新鞋,等不及要去拜年。与其说是拜年,不如说是要那花花绿绿的糖果,装满一口袋的糖果使我无比快乐!

记忆中的年就这样在期盼与快乐中度过,更值得回忆的,是儿时的纯真与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