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“皮大衣”

像结识朋友一样,由当初的互相好奇到现在的彼此默契,我和儿子已经“认识”十年有余啦!

我心里总是想偏袒他多一点,但这个家伙一点儿也不领情。我们在同一所学校上班上学,他刚入学时我总是担心,怕他冷怕他热,没事儿总想去看看他。有一天儿子说:“妈妈,我得和其他同学一样,要学会独立,相信我,我可以的!”于是我慢慢减少了看他的频率。今年他上六年级,有时一大周也不去看他一次,偶尔校园内见面了也不过是打个招呼,我问问他的学习情况,他打听打听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。不仅仅是其他老师,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感觉我和儿子不像母子关系:他很独立,好像什么事儿都能自己做好。不用我费心,正合我意。

他的成绩不是班级最棒的,我和他爸爸也从没跟他说过要争第一类似的话,但他很努力,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。对待困难迎难而上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让我很欣慰。去年学校安排我去重庆讲课,我内心有些退缩,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,怕讲不好,儿子多次主动找我聊天,鼓励我,最终帮我克服了内心的胆怯。今年夏天,他又批评我,说感觉我这段时间太消极,拿的证书都比往年少……很多时候我总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帮他指点方向的母亲,他也不仅仅是我的“皮大衣”,我们更像是互相真心鼓励、真诚批评的朋友。现在很多我不能马上决定或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总会找他商量,我想让他知道他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,他有权利,也有义务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他也有很多的不足。有时候很自傲,觉得自己什么都会,什么都行。五年级时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被请了一次家长,在我印象里,那是截至现在我们谈心聊天最久的一次。再怎么说他还是个孩子呀,在老师和我的积极引导下,他一步一步改正,努力让自己更好。

龙应台说:所谓父母子女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用背影告诉你:不必追。这段话曾经数次让我泪目。是啊,孩子总会在不知不觉中长大,总会离开我们,我们真正陪伴、教育他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年,在陪伴孩子的路上,我觉得自己一直处于一种“散养”的模式:只要他努力的方向正确,我就不会过多干扰。明年就该进入初中了,我想对儿子说:也许明年你不是千千万万考生中最靓的仔,也许多年后你只是茫茫人海中普通的一员,但在妈妈心中,你永远是最棒的唯一,我们一起“奥利给”!

(推荐老师  李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