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班级

在一个班级中,班主任究竟应该定位于一个什么角色?在当班主任初期时,我认为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。基于这样一个想法,结果是事事操心,就像班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,非常累。于是,在学部领导的推荐下,我读了魏书生的《班主任工作漫谈》,魏书生在书上这样说:“班主任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而非管理者。”
“管理者”意味着管制、处理,它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外部施加的一种控制。被管理者是被动的、甚至是消极的。而“领导者”则是引领、导向,它是一种领导者对追随者无形的带领和导向。追随者是主动的、积极的。经过这几年对班主任角色定位的反思,现在我认为,如果我们把班主任仅仅简单地定位于“管理者”,可能会导致只见“事”而不见“人”,只见树木不见森林。这样班主任工作既累,效果可能也不太理想。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于“领导者”的角色,我们就需要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影响力,带领整个班级朝着远大的目标奋进。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能够影响学生,成为使学生追随自己的人物。所以,我觉得面对班集体,我们班主任应把自身定位于领导者的角色,通过我们自身的人格魅力、无形的影响力,把学生吸引到我们周围,不断地鼓励他们,从而不断前进。
当然,这对班主任本身有极高的要求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:第一,保持情绪稳定。对于班主任而言,面对性格各异、活泼好动的学生,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,若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,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,还可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。当学生犯错时,班主任如果被愤怒冲昏头脑,大声斥责,甚至体罚学生,这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感到畏惧,但从长远来看,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,甚至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厌恶。第二,言传身教,身体力行,众所周知,班级就是一个班主任的影子,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。你激情,学生激情,你压抑,学生压抑。言传身教可以是每天提前入班,节点在班,班里垃圾随手捡等等。第三,松弛有度,抓大放小。陶行知先生说“教是为了不教”,魏书生老师也认为“管是为了不管”。我们班贯彻落实班级事务人人做,班干部的责任要明确、要细致,让班委各司其职,无缝隙管理。班规定的越有操作性,就越能发挥班干部的作用。比如,有一次我在和学生吃饭的时候,卫生班长找到我说:“老师我发现我们班一个问题,个别学生请假就不管自己当天的卫生任务了,我能不能给他们规定一下。”我说:“当然可以,这个问题今晚晚自习一日总结的时候你上讲台去说,说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。”当天这个问题就处理了,学生本人也很有成就感。
当然除了要求自己,我对待学生也有了新的态度。第一,尊重。我们班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,讲的就是尊重,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准则也是尊重。没有尊重就谈不上真正的关心和爱护,普通人之间尚且如此,更何况是以知识传授知识、以心灵唤醒心灵、以精神引领精神的师生之间。其实,学生的感情是细腻的,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心里很明白。我从学生的言谈中感觉到,学生感激老师往往是因为老师对他的关爱,而抱怨甚至记恨老师却不是因为老师对他关爱不够,而是对他不够尊重。第二,推行“赏识”教育。让学生在表扬中进步,现在的学生有时代的特性,他们基本上是在温室中长大的,缺乏责任感,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,当他取得荣誉后他就会积极的维护他的荣誉。第三,尊重和夸奖是思想上的引领,班级正常运行离不开班规的制定、奖惩的严格落实,以及班主任不停的督促纠正。
最后我想说,在对待班主任工作上,我坚信用力干只能干出合格,用心干才会干出优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