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将“浪漫”融入生物教学始终
“浪漫”一词圣洁而典雅,而对于世间大众来说,“浪漫”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,梁祝化蝶是浪漫;黛玉葬花是浪漫;精忠报国是浪漫;高山流水亦是浪漫......而我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,站在三尺讲台上,我心中的浪漫与生物息息相关。
“生命观念”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。“生命”是复杂、奇妙的,在生物科学认知基础上,将“生命”与“浪漫”相连接,是一种十分新颖的理念。偶然间,我从网上看到,一些生物学知识被赋予了“浪漫”的词藻,变成既有知识又有内涵的语句,在此启发之下,在随后的日常工作中我发现这些生物的浪漫在教学的细微处、在师生情中随处可见!
一、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——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存在
在生物学领域中,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一个复杂的现象,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,这种特异性是由抗体分子上的特定区域(称为抗原结合位点)与抗原分子上的特定结构(称为抗原决定簇)之间的互补性决定的。这种结合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特异性,与此类似,每位同学都是独特的存在,都反映出独有的特征,于生命的角度,即每个学生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浪漫个体,是瑰丽神奇的生命。他们在学习、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性和潜力。因此,想要更好的授业解惑,就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“独特浪漫”,我认为这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二、课堂中学子积极参与的热情——无穷无尽的多巴胺来源
通过名师引领,探索我校的ESIW数字化教学模式,我逐渐领悟到教学的真谛——教学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,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、发掘、领会知识,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的生命发展。由此,我借助学习包“自互展评测”的模式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,鼓励学生发表观点,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。
例如,在一次做题的过程中,部分学生发现了参考答案不合理,那是一道涉及到“多巴胺”的实验设计题(多巴胺:是一种会引起人的兴奋和快乐感的神经递质),实验设计题思维相对开放,并没有“标准答案”。班里一部分学生对此很有兴致,纷纷埋头思考,过了一会,几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的方案,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肯定和鼓励。其中有一位学生的方案非常新奇,是我从没想到的,在逻辑和知识上都非常可行,这于我而言也是教学中弥足珍贵的浪漫。
所以,相信学生,放手让他们去探索,才能真切感受到学生身上的无限潜力,从而感受到产生多巴胺的愉悦感。
三、师生情浓、爱意扩散——无需任何能量和载体
在教学中,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勤换位思考,想学生之想,走进学生内心。换位思考把“我想要”,变成“学生可能也想要”,把“我不喜欢”,变成“学生可能也不喜欢”。例如,在课堂上我几乎没有“一人堂”,也从不拖堂、占课,从不布置重复抄写等机械性作业,也尽量在假期布置一些有弹性的作业。我的换位思考,换来了学生在课下对学科的“热情度”、在生活中对老师的“关怀”,换来了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节日里的“问候和祝福”。感情无价,美好的记忆和真挚的感情带给人的幸福是无可比拟的浪漫。
今后,我将继续探索如何将生物学知识融入“浪漫”色彩,做好教授知识的“引路人”,学生迷途的“开拓者”,教学相长,行将致远。
科达教育 版权所有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