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的教育故事之二百零五:《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》读书心得
初拿到这本书,我就被书名吸引住了,《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》,什么课才称得上是朴素的语文课?如何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?带着这样的疑惑,我打开了这本书,开始阅读起来。
在读于永正老师的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》教学片段时,令我佩服不已。在识字教学中,于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“对”,而且要写“美”。为了达到第二个高度,在黑板上板书完毕,已经走下去的学生又被于老师请上讲台,他在肯定学生的字间架结构正确的基础上,又强调写字应该从哪里起笔,在哪里收笔,然后又让学生书写一次。这一细节告诉我们:识字环节不仅仅是落实在“认识”上,更重要的是“会写”,要写出横平竖直的、工整美观的方块字。
在区分近义字“姹”和“嫣”、学习多义字“庞”、学习理解“饱经风霜”时,于老师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,而是通过一步步引领,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理解,从而加强记忆。这一过程中,学生不只是认识了一个字,一个词,更是学会了运用。
常规的课堂上,我们习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,让孩子死记硬背,记住就可以了,而不管孩子们是否理解了这个词语。没有思维的参与,任何活动都不会有生命,记忆也是这样。只有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,一直往纵深发展,这样,孩子们不仅是在听在记,更是在思考,有自己的思考在,教学就一定有效。
“语言有温度,字词知冷暖。”看似简单的字词教学实则别有门道,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将识字教学掷地有声地落在实处。
科达教育 版权所有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