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教育故事之一百九十八:班主任之旅

教育家叶圣陶说: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。”在学校里,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。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顺利、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。所以,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培养好习惯,为未来打好基础吧!
开学第一天,新生一年级报到,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,很是阳光可爱。家长签协议,送铺盖到宿舍,孩子们与父母告别,满怀期待地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。第一件事:教孩子整理桌兜,左边书,右边本,中间文具盒、削笔机。孩子们学的很认真,摆放的很整齐。接下来讲安全,学习,生活习惯等。法国学者培根说过:习惯是人生的主宰,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习惯。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,指引着我们的行动。第一天,孩子们学了很多,但是消化不了,记不住,还得多督促。
一个男孩在自我介绍环节不敢开口说话,不敢上讲台。我尝试鼓励他,带他上去,但他还是无法开口。课下聊天时,他依然不说话。我尝试各种方法帮他开口,包括让他做事和回答问题。一开始他的声音很小,但我还是不断鼓励他,并带领同学们给他鼓掌加油,最终他的声音变大了很多。
第二天和第三天,有学生开始哭闹,表达想家的情绪。他们会使用“肚子疼”这个词来代替想家或想妈妈。这个代名词起初让人担忧,但我后来发现他们在心情愉快地玩耍时也使用这个词,依旧只是在表达想家的情绪。于是我通过好玩的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暂时缓解想家的情绪,从而更快、更好的适应校园集体生活。
孩子们在第四天练习站队,班长带头整队,渐渐地孩子们熟悉了学校生活,吃饭时已经知道怎么做,不浪费,吃得挺多,身体也健康。
短短一周的时间,孩子们从第一天充满好奇的萌娃,变成现在自信的小学生,特别是最初不那么爱说话的孩子,几天时间里,变化很大,我从内心去了解他,看看他需求什么,就带他去寻求。
作为一名班主任,我坚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,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节奏,所以只要陪在他们身边,能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,都能带给我一份安宁和平静。我愿意静下心来,静静地期待着他们像花一样开放,展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