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悠悠白菜情
饭堂中时常有白菜,凉拌的、素炒的、加了粉条炖的,我每次都会多打一些。白菜纤维含量高,很有嚼头,这么多年一直是我的最爱。
其实小的时候最恨的就是白菜,那时候生活条件差,只能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,春夏秋三季还好,母亲勤快,每年都会种好几种菜,轮番吃倒也不觉得单调,但是冬天餐桌上就只有白菜和萝卜了,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清炒白菜。小时候母亲做饭的手艺并不好,由于父亲身体不好,家里地里的活计全靠她一个人张罗,自然没有工夫研究厨艺,做熟了能填饱肚子就行。白菜本身清淡,在那个缺少油水的年代实在不是美味,所以每次吃饭看到桌子上那没有油花的清水煮白菜,都觉得难以下咽,更何况不换花样地吃上整整一个冬天。
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大概是中学以后吧,母亲做的饭就成了我心中的美味。那时候在学校寄宿,一周回家一次,每次回家都像饿了一周似的,笼屉上的馒头、锅里的剩饭统统被我包了,母亲不是个心细的人,还很纳闷地问过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吃剩饭,在学校里吃不饱吗?我也答不上来为什么,就是觉得妈妈做的饭丢掉可惜。
再后来去深圳工作,餐馆里的各地美食都尝过,但最渴望的还是妈妈做的饭,面疙瘩汤、清水煮面条、玉米粥……每一样都成了我的执念。结婚以后,只要不在外地,每隔几天就想回娘家吃饭,最喜欢吃的菜就是以前最讨厌的白菜。从孩子们吃饭时的反应来看,母亲现在的厨艺应该也算不上好,但每次我都吃得心满意足。仿佛潜意识里在回忆那段艰苦却温暖的岁月。
带着我最爱的孩子,去看最爱我的妈妈,吃一口妈妈做的饭菜,大概就是最幸福的时光了。
科达教育 版权所有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