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读《匆匆》有感

偶然间听到学生在讲朱自清的一篇文章背诵难度很大,我便随口一问,这才得知是朱自清的《匆匆》。依稀记得从前学过,是小学时还是初中时呢?记不太清楚了,我脑海里只有一些琐碎的记忆。带着这些片段记忆,我又去品读了一下这篇文章。

初读不知文中意,再读已是文中人。当我读到第一段时,模糊的记忆就一下子变得很是清晰,思绪仿佛突然回到十年前,在六年级的语文课上,那个稚嫩的自己正在聚精会神地背诵这篇文章。回过神来,才发现我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。燕子有再来的时候,杨柳有再绿的时候,桃花也有再开的时候,我们的时间却真的偷偷溜走了。13岁的我读不懂的文章,23岁的我却在这一刻和作者共情。这是从前老师种下的种子,在我的23岁回头看的时候才开出了花。

我继续细细品味这篇文章,竟发现自己也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“头涔涔”、“泪潸潸”了。先生的日子滴在了时间的流里,而我的日子又去了哪里呢?是随成人礼上的气球飞走了?还是随学校未名湖的鱼悄悄游了去?“去的尽管去了,来的尽管来着”,来去之间的匆匆却是我不曾留意过的,被时间推着走的时候我却丝毫没有察觉,太阳不会因为我的贪睡而迟到,时间也不会因为我的疏忽而停止,这“逃去如飞”的日子里,我也只留下了徘徊和匆匆……

“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,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?但不能平的,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?”读到这句,我猛然惊醒。过去的日子无法追逐,但未来的日子我还要让它匆匆从指间飘过吗?在这无法左右的匆匆中,我是否也要留点痕迹呢?

面对着一去不复返的日子,我也真的应该尽力做些什么了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