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明祭先烈 传承万古芳
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同时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,现在有的小朋友竟然不清楚其来源,不知道有哪些传统习俗,更不明白清明节的意义。我内心不禁黯然伤神,决定要在我的课堂上让学生们知道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
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有诗为证“社日家家除墓草,清明处处上坟烟。”踏春游春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”吃青团“捣青草为汁,和粉作粉团,色如碧玉。”插柳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”放风筝“有鸟有鸟群纸鸢,因风假势童子牵。”
清明到,祭忠魂,存浩气,万年长,让我们不忘昔日战火,让我们用最崇高的敬意,用最真挚的情感缅怀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董存瑞托起炸药包,拉下导火索,高喊:“为了新中国,前进!”把敌人的碉堡炸毁,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,年仅19岁。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,直至壮烈牺牲。在他身后就是一条水沟,只要他后退几步,就势一翻,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。但为了不暴露目标,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,他放弃自救,咬紧牙关,任凭烈火烧灼自己的身体,坚持30多分钟,直至壮烈牺牲……
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英雄,他们宁将鲜血流尽也不失祖国寸土,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进攻,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。
青山埋忠骨,山河念英魂。祖国从未忘记,人民从未忘记,赓续红色血脉,继承先辈遗志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,我们要知道这和平来之不易,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。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,所以,不要忘了那一段段岁月,不要忘了曾经在那段岁月里,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。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今天繁华的世界,把机会留给了我们,如果用一句话告慰无数的革命先烈,那就是这盛世——如你所愿!
让我们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,以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,用满腔热情去热爱祖国,用辛勤的劳动去建设祖国,把我们的祖国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和可爱。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