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悯农》有感

上学时,我学了许多古诗,其中,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一首是——《悯农》。

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这样的一首古诗,总会让我想到这样的场景:在炎热的天气下,农民伯伯顶着红红的大太阳,一滴又一滴的汗水时不时地从额头洒向大地。我们碗中的米饭,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。

在学校,食堂每一餐都会给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,但是当我们吃饱喝足以后,桌子上会掉落饭菜,盘子里会剩下不喜欢吃的菜,垃圾桶里会堆满饭菜……看到这些,我不禁想贫困山区里的小朋友,那里有好多人因为家境贫穷吃不到美味可口的饭菜,甚至吃不饱,而我们在这里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吃不完还倒掉了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,中国有十四亿人口,会浪费多少食物。同学们,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,我们不能浪费粮食,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,在学校根据自己的饭量吃多少让老师盛多少,在家里也是如此,做到不浪费。

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许多人吃不饱饭,袁隆平爷爷为了让人们吃饱,经历多年的努力研究,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。我在此呼吁大家,希望同学们都能够节约粮食。最后,让我们大家一起齐读这篇古诗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

(辅导老师  张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