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春逢盛世,节俭彰美德
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,这首古诗伴随着我成长,也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孩童时代。
我的家在农村,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,爷爷经常教育我,不要浪费粮食,粮食来之不易。听爷爷说,他那一辈人,每天吃红薯叶,黄窝窝头……还时常吃不饱,以至于爷爷非常节俭,一棵白菜叶也舍不得扔掉。
记得,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,我在家里做饭,由于是第一次,不懂怎么做,不小心把油放多了,我心想:就这样吧,下次少放点。这个时候爷爷走了过来,看到锅里那么多油,赶紧把锅端到旁边,还一边絮絮叨叨说着:“这多浪费啊,这么多油够我们吃三顿饭了。”说完,硬要把油倒出来一些才肯罢休。我嘟囔着:“不就是一点油么,至于么。”最终,还是拗不过爷爷这个“老抠”。
终于,菜好了,等到吃过饭,在我准备把菜盆里剩下的菜汤和几片菜叶倒掉的时候,爷爷三步并作两步,把菜盆从我手里抢过来,“这能倒掉么,这多可惜啊,明天还可以吃。”爷爷呵斥我道。明天就坏了,倒掉吧,我解释着。爷爷说“那可不行,我小时候哪里吃过这么好的东西,不能浪费,心眼可不能那么大,要节约。”第二天早上,爷爷把剩下的菜吃得干干净净。在爷爷的观念里,吃东西绝对不能浪费。从那以后,我做饭时会按人数,特别注意做饭的量,尽量不剩饭剩菜,在做到节约的同时,也避免了爷爷吃剩饭剩菜影响身体健康。
时光如梭,爷爷已八十高龄。如今,我回到家,去看爷爷,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节俭,裤子缝了几个补丁,鞋子开了胶,又重新缝上,给他买的新裤子,放在箱底,不舍得穿,还吵着不让给他买衣服,说是浪费钱。爷爷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他勤俭节约的品质一直激励着我。用爷爷的话说:“现在的生活条件虽然好了,但也不能忘记过去困苦的生活。”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爷爷用老一辈的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我,教育我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。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