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书的阳光照进心灵

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,悠悠五千年的岁月中,书是那悠远而深邃的历史星空中的颗颗颗星辰,永远闪耀着光芒……

海伦·凯勒以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寻找自我的价值,因为心中的理想,一股对生命的刚劲,一腔生存的热血,寻找着自我生命的色彩。折叠的人生反而给她增添了生存的色彩,也是一种阳光,一种自我追求的阳光。

《平凡的世界》让人们清楚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艰苦,但在这种环境下也培育出了不少人才。其中孙少平从小就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,在高中时读了许多书,被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中保尔·柯察金的精神深深打动。毕业后不甘于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,他毅然向父兄提出自己要离开双水村,出去闯荡的决心。从一开始的揽工再到后来为煤炭事业奉献,无不经历着艰苦。虽苦虽累,但最后让家人都过上了小康的生活,这都是值得的。这何尝不是一种阳光,一种拼搏上进的阳光。

在新中国未成立之前,人民惶恐之时,有一个伟人站了出来,以文学作品,讽刺北洋军阀,封建主义。他以星星之火,点燃了整个原野。国难当头时,《朝花夕拾》的批判讽刺,用笔杆作枪杆,带着国家人民的仇恨与敌人对战,一生为人民奉献。他就是鲁迅先生。他所创造的作品,是民族的希望,是国家的希望,也是点燃原野的第一把火。这是向往光明,嫉恶如仇,奉献到底的阳光!

试想,如果没有读这些书,又怎能了解到他们的事迹?心灵又怎能被洗涤,净化?我们只有读书,让书的阳光照进心灵,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。

读书或许不会成为博学多才的圣人,但可以尽可能去掉思想中的污浊,行为上的瑕疵,让自己的人格多一些厚重与光泽,成不了圣人,但也绝不会是个庸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