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乐之重 重于人才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沉淀着众多的帝王,他们拥有着不同的见解,无论是对于政事还是人才,总有些伯乐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千里马,他们用人才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佳话。

在郑国于危亡之际,佚之狐向郑文公举荐烛之武,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,郑文公听从举荐,派出烛之武退秦,结果不出所望,烛之武圆满完成任务,使郑国脱险。这不仅使烛之武一跃成名,更留下郑文公善用人才的美谈。

虽然秦王统一大势已定,但太子丹决心抵抗强秦进攻燕国,想派刺客劫持秦王。在艰难的寻人过程中,终于发现了荆轲这块难能可贵的璞玉。他与荆轲深交,终使荆轲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刀,将荆轲派往暗杀秦王这条不归上,虽然结果令人惋惜,但太子丹的独到眼光和深谋远虑,仍在历史长河上熠熠生光,经久不灭,为后世点明人才需重用的明灯。

但并非所有帝王都是如此。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正因缺乏远见而遗恨乌江。项羽自恃功高,嫉贤妒能,不能用人,最终招致兵败垓下的下场,为后人敲响不可狂妄自大要慧眼识人才的警钟。

齐国曾留下“管鲍之交”的美谈,但我们回顾历史,其实这两个主人公也称得上死对头,本应是你死我活的关系,却因鲍叔牙的一个举荐而改变——他对齐恒公说:如你只是想理好这个国家的话,那么靠我应该是够了,但如果你是想称霸这个时代,那就必须要任用管仲。此语一出,世人皆惊,就连齐恒公也是半信半疑,直到他亲自接待了管仲,交谈了三天三夜之后才真心信服,甚至称之为“仲父”,最终在时间的推移,在鲍叔牙和管仲两大人才的协助下,齐恒公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任霸王,其位置牢不可撼。鲍叔牙的伟大气度与独到眼光使齐国发展更迅速。

盖有非常之功,必待非常之人。所有的伯乐都应有着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独到锐利的眼光,用人所长避其所短,不拘一格。伯乐的重要性重于人才,此所谓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”

(辅导老师  蔡清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