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家长们的一封信

尊敬的家长朋友们:

大家好!

我是刘默含的妈妈。

我的孩子在班里面学习不是最优秀的,但我一直支持着他,因为我知道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,我没有多少家教经验,但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如何跟孩子沟通交流,做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!今天,我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交流:

第一,不给孩子消极的断言。

曾有一个11岁的男孩儿在跟老师一次交流中说道:“我爸爸说了,等我初中毕业就让我跟他一起去工地上打工。”这就相当于断绝了孩子努力学习的念头,在以后的学习当中,他还会去努力吗?在跟亲戚、朋友交流的时候,不少家长会说,我的这个孩子不行,脑子一般,考上好大学没指望。这可能是家长谦虚的说法,但是说的多了,就等于给他一个定位,孩子就会认为家长对他期望不高,他就会按照你的定位走下去。反之,积极的心理暗示,会让孩子走出一条光明大道。有这样一个实验,专家对一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,说某个孩子将来会是作家,某个孩子将来会是一名医生。长大后,这些孩子果然按照专家所说的成了某一领域的人物,这就是信念的力量,人人都有被信任和期许的需要,尤其是孩子,更需要在认可中获得满足感。现在孩子到了高中阶段,从学科知识上,我们已经很难辅导了,但我们可以从思想上去支持、去鼓励孩子。

第二,亲其师,信其道。

家长的一言一行往往直接影响孩子。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说老师的不足,孩子就会对老师不认可,在学习中,可能就不会真正听从老师的指导,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,成绩自然上不去。聪明的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经常表扬老师,驱使孩子爱老师,爱学校,从而达到孩子在学校里开心生活,努力学习的目的。

第三,敬畏规则。

一位妈妈看着孩子写作业,孩子一会儿摸摸这儿,一会儿摸摸那儿,一天下来没有写多少,妈妈告诉孩子,如果写不完作业,到学校之后,老师会批评你,孩子说:“老师不会把我怎么样。”孩子对老师没有敬畏之心,所以会经常不完成作业,在他心里也没有了规则意识。孩子应当有敬畏之心,有了敬畏之心,心中才有方向,才会有行为的标准和规范。敬畏父母,生活中就会孝顺父母;敬畏老师,就会听从老师的教导;敬畏课堂,学习中就会积极发言,认真完成作业。敬畏规则是一种方式,是一种态度,会使孩子们积极向上,努力进取。

最后,祝各位老师、家长身体健康,工作顺利,愿同学们在学习中努力前行,走进理想的大学!

刘默含家长 何希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