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刨红薯
周日下午,母亲打电话喊我一起刨红薯。本来我想拒绝的,因为一个多月前刨过的春红薯,真是小的可怜,大点的也不过鹅蛋大小,实在是让人难以提起兴致。无奈母亲非常神秘,非让我亲自去看看。
到了菜地,母亲看到我来了,远远便指着地上的“战利品”,向我炫耀,“看这次的红薯块头,大吧?个个都得有二、三斤咧!”我随手拿起一块红薯,没想到竟带起来另一个,“好家伙,大丰收呀!”我忍不住惊叹起来,“妈,这两块红薯还是双胞胎呢!”母亲笑了笑,不再理会我,继续挥舞着手中的铁锹,朝地上比划了比划,重重地踩了上去。
我走过去,对母亲说:“让我来,您歇会吧!”接过了母亲手中的铁锹。对于刨红薯,我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了。先找到红薯的主秧,以此为圆心,二十厘米左右就可以下铁锹。用劲儿的时候不能太狠,心里要掂量着,以防挖断红薯,因为红薯一有伤口,冬天就容易冻烂,无法保存。确定没有碰到红薯,便可以用力往外带了。因为之前下过一点雪,泥土非常湿润,这一铁锹下去,还真有点分量。除了一串红薯,铁锹上还粘住厚厚一层土,甩也甩不掉。我只好在地上使劲磕,铁锹这才干净了许多。然后接着刚才的地方,在周围再来一铁锹,确定没有遗漏……不一会儿,地边的红薯就排起了长队,一块儿挨一块儿,一串儿又一串儿,像一个个沾满泥巴的淘气孩子,等着回家。
我高兴地与母亲分享,“这可比之前种的春红薯个头大多了。可明明是同一个品种,同一块地,结果怎么差别这么大呢?”母亲说道:“哪有那么多为什么!只不过一个在阴处,一个在阳处。向着太阳,努力生长而已。”
“向着太阳,努力生长。”我看着母亲的身影,默默重复着这句话。我望着天上的斜阳,再看看地上的红薯,似乎懂了。
科达教育 版权所有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等各类信息,均为《科达教育》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